孔子说,人生分阶段。十五向学,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五十知天命,六十耳顺,七十从心所欲。
可我们好像把顺序过乱了。
孩子该玩的年纪,全用来“学”了
从小就被比来比去。“你看隔壁家孩子”,成了多少人的童年阴影?
那条“别输在起跑线上”的线,越划越早,从幼儿园划到了娘胎里。父母累,孩子更累。硬是把朝气勃勃的童年,压得死气沉沉。
冰心说过,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。
孔子十五岁才知道立志学习,孔融八岁才懂得让梨。天才也有懵懂的童年。真正的启蒙不是塞多少书,是保护天性和品格。
童年该是什么样?就是以玩为主。在游戏中认识世界,锻炼身体,培养意志。这些,才是未来学习的根基。
青年该学的时候,全用来“玩”了
二三十岁,正该是立志明心、干事创业的年纪。身体和心智都成熟了,像正午的太阳。
可多少年轻人,在这个关键期选择了“玩”——没日没夜刷手机、通宵打游戏、赶场子吃喝。长身体、长智慧的黄金阶段,就这么白白糟蹋了。
青春只有一次。不会苦一辈子,但总得苦一阵子。盛年不重来。
老年该歇的时候,反倒开始“拼”了
人到老年,本该进入淡泊阶段。历经风雨,该修炼心性,把身体放在第一位。
可很多老人呢?比年轻人还忙。愁儿女工作,愁孙子学业,忙前忙后,省吃俭用。最后把身体省垮了,得不偿失。
这个年纪,最该学会的是放下。平淡是真,健康是福。
结语
孩子该玩,却在苦学;
青年该学,却在疯玩;老年该静,却在硬拼。这么珍贵的一辈子,我们却囫囵过反了。
16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