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喜欢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看法,特别是当涉及到中国时。然而,在近期,中方连续发布了几项反制措施,但特朗普似乎选择了保持沉默。这种反常的态度引发了外界的好奇:特朗普究竟在想什么?
10月9日,中国商务部宣布,将多家涉“反无人机技术”的外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。它们与台湾开展军事技术合作、发表反华言论、协助外国政府打压中国企业。被列入该清单的公司将被禁止与中国进行贸易,无法在中国进行新的投资。与此同时,中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稀土及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措施,覆盖了从稀土原料到相关设备、锂电池材料到人造石墨等多个关键环节。
第二天,10月10日,中国交通运输部宣布,从10月14日起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,费用将在四年内逐步上涨,从每净吨400元人民币开始,到2028年涨至1120元。只要与美国有关系的船只,包括美国拥有、运营或挂美国旗的船,都会受到这一政策的影响。
这项举措为什么选择在此时公布呢?其实,中方的反制并非无的放矢。早在2025年4月17日,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宣布,将从10月14日起对中国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。中方选择在美方措施生效前四天作出反应,恰到好处地回应了对方的挑衅。
展开剩余75%这场博弈类似于两个邻居互相设卡收费。你在我门口收费,我也在你路上设个障碍。
此时,特朗普正面临着一系列国内问题。10月1日,美国政府正式停摆,军人无法领到薪水,农民的出口受阻,国家公园因管理缺失而荒废。社会的不满情绪在不断升温。与此同时,特朗普反而在担心联合国是否迁址,明明国内政务一团糟,却将更多精力放在国际问题上,凸显了他当前的困境。
因此,特朗普的沉默或许并非对中方反制的认同,而是因为他已经没有太多选择。继续强硬下去,美国农民将无法承受出口受阻的困境;而寻求谈判,又担心显得软弱无力。
中国的七项反制措施背后,展现了一个明确的战略逻辑。首先,稀土出口管制显示了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上的主导地位。美国的高科技、军工产业都依赖中国的稀土资源。而且,中方不仅管制稀土原料,还将相关技术和设备纳入管制范围,进一步加大了对美国的经济压力。
其次,船舶港务费的反制是一种对等报复,完全按照美方收取中国船舶港务费的标准来执行。美国通过提高别国成本,中方也选择通过同样的方式反击。
不可靠实体清单则是对那些干涉中国内政、助力外国政府打压中国企业的外企的直接打击。那些与台湾合作的公司将面临无法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的风险。
这些措施表明,中方的反制越来越精准,不再是泛泛而谈,而是找准了美国的痛点。稀土的管控影响了美国的高科技和军工,船舶港务费提高则打击了美国企业的成本,而不可靠实体清单则直接威胁到那些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公司。
此外,中方的反制态度也越来越从容。美方的举措从4月宣布,中方选择在10月美方措施即将生效时才进行回应,这种“你打我一拳,我还你一脚”的方式表明,中方既不想主动升级冲突,也在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。
最后,世界不再是美国一言堂。特朗普曾提议邀请中俄加入G7,但连G7内部都没有回应。这一变化本身就反映了美国态度的转变。
那么,特朗普为何沉默?他或许在评估形势,反制措施一旦出台,需要时间消化并做出回应。也有可能他面临国内的巨大压力,政府停摆已经够麻烦了,再开启新的对华战线并非明智之举。或者,他可能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回应,因为贸易战并无赢家,而中方的反制已经表明自己不是轻易妥协的一方。
中方的七项反制措施已经摆上台面,现在的关键是美国如何回应。特朗普是否会继续加剧摩擦,让两国一起承担代价,还是会回到谈判桌,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?
特朗普的沉默可能不会持续太久。美国国内问题堆积如山,他急需外交上的胜利来转移视线。但中方已经明确表示,可以谈判,但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。
如今的中国,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应对挑战的国家。中方不仅能应对美国的每一步棋,还开始着眼于自己的棋局。眼前这盘大棋,才刚刚开始,而特朗普的沉默,或许正是博弈进入新阶段的标志。
发布于:天津市16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